作者: 馬敏靜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6-11 10:07
□記者 馬敏靜
6月10日下午,隨著最后一科交卷鈴聲響起,菏澤2025年夏季高考圓滿收官,我市8萬余名高考生將迎來長達兩個月的“超長暑期”。有人把假期當作“探索世界的窗口”,計劃邊打工邊旅行;有人將其視為“夢想的預備役”,為從軍、學醫提前儲備能量;也有人選擇“反哺社會”,用志愿服務書寫青春年華。在這場關于“成長”的暑期答卷里,學子們用不同的規劃,勾勒出后高考時代的多元模樣。
邊打工邊看海,把向往的城市過成“生活”
“終于能去威海了!這次不是旅游,而是‘生活’。”6月10日晚,菏澤二中高三文科20班畢業生小高一邊翻看手機里收藏的威海租房信息,眼里滿是期待。
此前,他曾兩次隨父母去威海短途旅行,卻因課業壓力只能在沙灘上匆匆踩幾腳浪花,連當地最有名的海鮮市場都沒來得及逛。“去年發小考上威海的一所大學,暑假在那里打工,說能邊賺錢邊看日落,我羨慕了整整一年。”說這話時,他滿是期待。
高考前,小高就將去威海過暑期的想法告訴父母,也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。他的計劃很具體:先購買一張火車票去威海與發小會合,然后兩人一起找暑期工,為實現夢想積攢“金幣”。“打工不只是為了賺錢,還想試試脫離父母照顧的生活,也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的節奏。”小高說,發小答應帶他去大學食堂吃飯,提前感受大學生活,尋找未來努力的方向。
與小高一樣想“走出舒適區”的考生不在少數。
菏澤一中理科畢業生小陳的暑期清單上,“考駕照”和“省內研學”排在前兩位。“爸媽總說我是‘生活小白’,連坐公交都要查導航,學會開車才算真正‘獨立’吧。”小陳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。
除了學技能,小陳還計劃和同學組隊完成“菏澤文化探訪”:去鄆城看水滸好漢城的實景演出,到鄄城孫臏故里研學兵法文化,再到曹縣漢服產業園體驗傳統服飾制作。“高三寫作文總覺得素材不夠,現在想親自看看家鄉的歷史,說不定能發現課本外的‘鮮活故事’。”他笑著說,已和同學約好,每到一處就拍vlog記錄,“既能練鏡頭感,也能給學弟學妹們留點‘家鄉攻略’”。
暑期健身、做公益,他們為實現夢想而努力
當多數同學在討論“去哪玩”時,菏澤二中畢業生小李的暑期關鍵詞是“自律”。
“我從小就愛看軍旅題材的影視劇,感覺軍人特別帥,更佩服他們保家衛國的擔當。”小李坦言,高三備考時久坐不動,體能下降明顯,“征兵對視力、體重、體能都有要求,現在必須提前‘補課’。”暑假里,他打算辦張健身卡,每天堅持鍛煉。“雖然離當兵的標準還有距離,但每天進步一點,就離夢想近一點。”小李說,他平時模擬成績400分左右,這次高考發揮平穩,等成績出來后,再決定是先從軍還是先上大學,但無論哪種選擇,他都會提前訓練體能,為夢想努力。
曹州實驗中學高三5班的一位考生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,她的暑期將從一場志愿服務開始。“這18年一直是國家幫助我們。現在,我們長大了,也該回饋社會了。”她表示。
在牡丹區二十二中考點外,家長王女士看著高考后的兒子和同學商量暑期打工計劃,眼神里既有擔心,也有欣慰。“以前總覺得他離不開我們,現在發現,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想‘長大’。”她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,兒子打算和朋友去青島做兼職,“一開始,我想跟著去照顧,后來聽老師說‘家長要學會目送’,就咬牙答應了。”
“超長假期如何過”,聽聽老師怎么說
兩個月的超長暑期怎么過?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采訪了曹州實驗中學教師鹿露露。
“三年高中真的很辛苦,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試卷,終于考完了,建議孩子們暑假好好放松。”鹿露露說。作為年輕教師,她思想前衛,心疼學生的高中生活,認為高考后考生應通過旅游等方式釋放壓力。此外,她建議放松后考取駕照,掌握駕駛技術。
教齡20余年的菏澤一中教師苑玉冰對“超長暑期怎么過”有獨到見解。
他建議學生利用暑期多讀書,尤其是哲學類書籍或人物傳記。在他看來,無論學文理科,讀哲學類書籍有助于提升思維、邏輯和推理能力,讀人物傳記可激勵人生。
除讀書外,他還建議考生學做飯、學駕駛,掌握各項技能,充分利用好難得的超長假期。